中国足球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旨在规范职业俱乐部的命名。该规定涉及到背景、主要变化和措施保障等方面。
根据足协负责人的介绍,这一规定的出台背景是基于2023年11月中国足协与中足联筹备组在苏州召开的工作会议。会上,三级联赛俱乐部和会员协会代表们讨论了新赛季联赛的政策,并提出了对俱乐部和球队名称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经过审慎研究分析后,中国足协认为完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有其合理性,可以支持俱乐部更好地发展,并推动职业联赛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他们制定出台了这一政策调整方案。
相比之前的相关规定,《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变化:首先,坚持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中性名),但允许俱乐部在2024-2028赛季对所属球队进行冠名。冠名对象必须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社会形象,冠名名称应为赞助商企业或品牌名称,不得包含商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并需符合广告法及行业管理相关要求。其次,俱乐部所属球队不能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的冠名,也不能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冠名内容还必须符合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战略,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包含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每支球队只能接受一个赞助商的冠名,而不同俱乐部的球队则不能被同一赞助商冠名。
中国足球协会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规定》的执行。首先,各足球俱乐部需要向会员协会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与冠名赞助商的合同、冠名内容、期限和费用等相关信息。这些申请材料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中国足协的相关规定。其次,会员协会将对俱乐部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后再上报中国足协相关赛事主管部门进行复审。审核内容将包括冠名赞助商的资质、名称合规性、合同内容和费用支付等方面。此外,中国足协还将完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使用规范,确保在各种文件或场景中规范使用俱乐部和球队名称。
这一新规定的发布将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更多规范和秩序,有助于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并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声明:本站文章仅个人学习使用,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