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坛近日最热门话题之一是现任山东泰山队主教练崔康熙在比赛中对裁判组的判罚表达了愤怒。在与海港队的比赛中,费莱尼的头球被判为无效,崔康熙在发布会上表示不满:“这场比赛的价值是什么?我知道怎么赢海港,95分钟进个球就行,别的没办法。”这一言论立即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这已经不是崔康熙第一次在中超的赛后发布会上表达不满。在2020赛季,当申花队几乎全华班的阵容拼尽全力,却以1比4输给恒大(现广州队)时,崔康熙曾质问比赛的意义。此外,在2021年的上海德比中,申花队的进球被判无效,崔康熙再次发表了愤怒言论。可以说,崔康熙已经在三次发布会上发表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辞。
需要明确的是,崔康熙的批评对象并不是当时的恒大队或现在的海港队,而是中超的裁判组和中国足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连续遭遇争议的海港队也会受到一定损失。在网络上,这支中超领头羊球队可能会被“妖魔化”,这对俱乐部形象不利,也不符合俱乐部运营管理方的期望。毕竟,在联赛中反复受到“攻击”的球队要想取得好成绩,难度会比预期高得多。
事实上,海港队的历史上也有像崔康熙这样在赛后批评裁判的教练。葡萄牙名帅博阿斯在执教海港队时,因公开批评裁判多次受罚,最终导致球队在2017赛季无所斩获。本赛季的海港主帅哈维尔也曾因不满判罚而被罚上看台。如果放眼整个联赛,不仅崔康熙和博阿斯,包括施密特、里皮、斯科拉里、弗洛雷斯等在欧洲证明过自己的教练都会在赛后批评中超裁判水平。这让人不禁要反思,也许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主帅或俱乐部。
必须承认,像崔康熙和博阿斯这样公开批评裁判的做法从规则上来说应该受到惩罚。但当这些名帅被罚单后,足协往往不会对争议进行解释。无论裁判是否准确判断,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教练来说,他们仍然感到困惑和愤怒。中国足协作为掌管中国足球的机构,应该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中国职业足球已经有30年的历史,裁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如果裁判的水平以及对争议判罚的解释制度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中国球员的水平也很难有质的飞跃。从过去俱乐部投资人因不满判罚而退出,到如今聘请的名帅多次发出强烈不满的声音,裁判问题已经摆在台面上。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成为中国足协和联赛裁委会必须回答的问题。
该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裁判组应该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判罚水平,并建立更为透明的争议判罚解释机制,以减少误判和争议。其次,中国足协应该积极回应教练们的批评,向他们提供解释或反馈,以缓解他们的困惑和不满。最后,俱乐部和教练也应该理性表达意见,同时尊重裁判的决定,并通过正常途径提出申诉和建议。
中国足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裁判环境和公正的比赛规则。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裁判组、足协、俱乐部和教练们的合作,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并使比赛更加公正和具有观赏性。希望中国足协和相关方面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裁判争议,推动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
声明:本站文章仅个人学习使用,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